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推進美麗淮安建設專題 工作動態
近年來,金湖縣大力推動河道治理和綠色產業發展所取得的成果。金湖縣的努力不僅顯著改善了水域污染問題,還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2025年5月23日,金湖縣榮獲全國縣級文明城市稱號,其在生態治理和文明建設方面的成果得到廣泛的認可。
好生態鋪就發展底色
近年來,金湖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實施“美麗生金”戰略,推動生態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以生態為基石,一系列綠色產業和新能源產業得以興起。
金湖縣對本地區水域的生態治理,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構筑了綠色基石。通過推行“碧水三年行動”,120公里的河道得以恢復,呈現出水晏河清的景象。以白馬湖為例,過去由于過度的圍養活動和污水排放,該湖的水質不斷惡化,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破壞。為了扭轉這一局面,金湖縣啟動了包括退漁還湖、退圩(圍)清淤、尾水改道、環湖道路在內的16項工程。這些措施顯著提升了湖泊的調蓄和涵養能力,有效地恢復了生態環境。目前,金湖縣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已超過90%,金湖濕地也成為天鵝遷徙途中的“生態驛站”。
在生態治理取得成效的同時,金湖縣將“無廢城市”建設納入“十四五”核心任務,通過建設全面的垃圾處理設施,保證了居民的居住環境質量,目前,全縣8個鎮街、131個行政村已實現分類設施全覆蓋,生化垃圾集中處理率達到100%,還建設了300余處多功能清潔屋和智能回收站。
金湖縣還積極規劃產業的綠色轉型,通過荷藕深加工實現了廢棄物的全面利用,打造了“水生蔬菜無廢產業鏈”;將光伏產業與生態農業相結合,2023年金湖縣新能源發電量18.6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90%,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典范,不僅帶動了農民增收超過億元,也讓村民“口袋富起來,幸福指數漲起來”。
人文塑造城市品格
在金湖縣的城市建設中,生態文明與人文精神相輔相成,金湖縣以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將環境的建設轉化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生活體驗,打造出一座內外兼修的宜居水城。
近年來,金湖縣以“德香金湖”品牌為先導,通過“幸福來敲門”和“微微道來”等特色項目,金湖縣積極推廣文明創建活動至基層,金湖縣文明辦開設“身邊榜樣”專欄,宣傳金湖縣各級好人、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跡和崇高精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而宜居城市的建設,離不開“以人為本”的理念。金湖縣將群眾訴求轉化為治理清單:全縣新建停車場25個,新增機動車停車位12000個;完成20多個背街后巷改造項目;新建改造城鄉公共衛生間50多座;完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121個,改造面積55.74萬平方米,惠及居民5000多戶;打造2.2萬平方米智慧化、超市化空間,22個小區設置集中晾曬區……北園路、聚賢巷等“頑疾路”變身整潔通暢的“民心路”,制藥廠宿舍等區域重現“無線美”,更多市民共享了文明城市創建成果。
文旅驅動高質量發展
當生態筑基為文明城市鋪就底色,文明浸潤為城市注入靈魂,文旅融合則成為激活金湖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金湖縣以獲批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為契機,依托萬畝荷花蕩、水上森林等生態資源,打造了300公里全域綠道,串聯起白馬湖、寶應湖、高郵湖及多個特色景區,形成“半城綠色半城水,萬畝荷花萬畝香”的城市風貌。自2001年首屆荷花節舉辦以來,金湖縣成功打造了“杉青水秀,為荷而來”的旅游品牌。
2019年,金湖縣開放水漾年華開園,實現四季賞荷的目標,基于“堯帝故里”的文化底蘊,沉浸式堯文化體驗項目——堯想國文旅區也實現建成與開放,據統計,2019年全縣旅游接待350.5萬人次,同比增長20.01%,旅游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28.05%。
今年“五一”假期,金湖縣同樣洋溢著節日的熱鬧氛圍。水上森林景區的風箏露營活動持續展開,而荷花蕩景區則推出了睡蓮美學、紫藤幻境、野生摸魚、生態釣蝦等四大體驗業態,成功打造了“親子潮玩地”,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堯想國的花式五一活動同樣精彩紛呈,包括《少年堯帝》情景劇、擊壤之歌、哪吒快閃、洛春賦的飄逸演繹,一系列精彩節目讓人目不暇接。十里果林的原生態農特產品、金湖文創手工售賣,以及兒童彩繪、嬉戲城堡、土灶臺等體驗項目,讓現場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
從“綠水青杉”到“金山銀山”,現如今,全域旅游成為金湖縣名副其實的“創新之路”,該縣開辟了城市文明建設的康莊大道,掀開了從生態惠民到旅游富民的嶄新篇章。時至今日,金湖縣的生態文明建設不僅帶來了經濟指標的增長,更塑造了“向上、向美、向善”的城市精神,為長三角乃至全國的縣域文明城市創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金湖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