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推進美麗淮安建設專題 工作動態
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聚焦惠企助企,強化環保供給,全力支持服務民營經濟綠色發展。
一是優化審批服務。健全完善提前介入指導、工作專班服務、綠色通道保障等工作機制,深入推進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聯動改革,為民間投資項目提供一攬子指導服務,對不涉及環境敏感區的項目,其前期標準廠房、辦公用房建設實行環評豁免;對符合條件同時涉及輻射項目、入河排污口設置的建設項目,同步開展環評、輻射環評、排污口設置論證技術審查;對同一園區、同一時期、同一類型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項目,試行統一受理、打包審批。
二是優化總量保障。深入推進市、縣(區)二級排污總量指標儲備,將民營經濟重大項目納入優先保障范疇。積極開展生態農業單元試點碳匯、減排核算,持續推進區域總量挖潛擴容,騰出更多可用于保障民營經濟發展的總量指標。對開工前難以落實所需排污總量指標的民間投資重大項目,在地方政府承諾兌現排污總量指標來源、區域環境質量改善的前提下,實施承諾制審批。
三是優化執法監管。動態更新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將管理水平高、守法意愿強的民營企業納入清單管理,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切實做到無事不擾。堅持包容審慎監管,依法實施從輕、減輕或不予處罰,在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的同時,印發送達信用修復告知書,幫助民營企業做好信用修復,盡快實現“糾錯復活”。
四是優化政策集成。將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污染治理等項目納入各級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平等對待給予支持,推動資金政策惠企助企。深入實施綠色發展企業領軍計劃,引導民營企業主動開展生產工藝、清潔用能、污染治理設施改造,進一步提高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深化落實“企業環保接待日”“金環對話”機制,用好環保貸、環保擔、環責險保費補貼等綠色金融工具,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對各類生產設備、污染治理設施等更新和技術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