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水縣以“法治惠企”為主線,聚焦小微企業法律需求,創新推出“法律托管+法治體檢+調解助企”服務模式,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法治動能。
一是“法律托管”精準賦能,當好企業“法律管家”。漣水縣創新搭建“司法局+律所+企業”三方協作平臺,組織4家律所、21名律師與22家企業簽訂法律托管協議,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托管律師團隊通過上門服務46次,解決企業合同糾紛、勞動用工等需求30件,提出合規管理、債務追償等建議40條,避免經濟損失140萬元。制定《法律托管服務指引》,推行“一企一律師團隊”模式,建立“前置+后端”雙軌機制:“前置服務”通過合同審查提前防控風險;“后端保障”聯合開展稅收政策、企業合規培訓200余人次。
二是“法治體檢”靶向排雷,筑牢風險“防火墻”。該縣組建“法治體檢”服務團,建立“體檢—咨詢—化解—反饋”閉環機制,深入80余家企業排查法律風險190余項,審查合同60余份,出具法律意見140件。針對初創企業普遍存在的用工、知識產權等問題,編印《企業法律風險提示及應對建議》讀本,指導企業完善管理制度。開發涉企公共法律服務新產品2個,推出“產業鏈合規指引”“跨境貿易法律手冊”等工具,幫助企業從源頭防范風險。
三是“調解助企”浸潤人心,激活企業經營“內生力”。在開展“長淮和韻·調解助企”活動的基礎上,探索創新“同企漣心”調解品牌,為本地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優質法治營商環境。構建“3+7”聯調新格局,創新“16+N”微調解模式。聚焦全縣中小微企業法律風險防控,主動上門,“0”距離結對幫助企業紓困解難;對服務中發現的法律風險進行分析研判,從專業角度擬定對策建議,采取“實地服務+網上服務”“24”小時全天候及時為企業答疑解惑。